close
大家一起來讀書喔~
從書上整理出來的一些綱要
大家一起來讀書喔~
從書上整理出來的一些綱要
*****
西洋美術史綱要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長俊
─────20090406─────
印象派
光線在物體上面所顯示的變化,陰影底下的微妙色彩,才是他們的繪畫所要表現的主題。
印象派畫家研究當時新興的色彩科學理論
印象派把「光」認作是為一真實的對象,卻不知不覺的把「形象」破壞了。
似光譜色、在畫布上將補色並置,讓他們在觀者的眼中自動調色,如此可以增加畫面的彩度和明度、否定固有色,捨棄黑色及深褐色、不用線條勾輪廓,認為陰影是有顏色的。
莫內(Monert,1840-1926)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化同一景色,可說是真正唯一的印象派畫家
雷諾爾(Renior,1841-1919)與印象派團體分開之後,開始畫輪廓線及刺眼色彩的畫。
畢沙羅(Pissarro)參加了所以八次的印象派畫展
新印象派
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調分析,使其體系化(也更機械化),把外光派(初期印象派)的「經驗主義」朝更理智的方向前進。
筆觸更加細密整齊,變成具有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的作品。
秀拉(Seurat,1859-91)「午後的嘉德島」
席涅克(Signac,1863-1935)認為新印象派不是「點描」(Pointillist)而是「分割」(divisionist)
後期印象派
反對把物體分解成支離破碎的「光」和「色」…回復到事物的「實在性」。
高更(Gauguin,1848-1903)喜歡形象的平面色彩效果
梵谷(Van Gough,1853-90)是印象派寫實主義的反動。不在乎正確的描寫...使用厚塗大筆觸,讓顏色看來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渦般打轉。
塞尚(Ce’zanne,1839-1906)的作品對現代繪畫影響深遠…試圖表現自然物的結構和量感,而不是氛圍氣。
印象派雕刻
羅丹(Rodin,1840-1917)雕刻常有許多小面的處理,將光線以不同的角度,做各種不同方向的反射。
十七世紀以後,西洋雕刻似乎變得不重要了。…羅丹使之復活。
象徵主義
是印象派及寫實主義之反動
表現理念、情緒、甚至要冥想。
題材已逐漸遠離現實而進入幻想的境界了。
野獸派
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很少描寫陰影
色彩理論主要來自印象派…使對比色相鄰,因此畫面看來似更震動
陰影與物體的受光面,變成同樣強烈的對比色…畫面看起來更加明亮,空間也更加壓縮了。
馬蒂斯(Matissem,1869-1954)野獸派中最重要的畫家
特朗(Derain,1880-1954)
勃拉曼克(Vlaminck,1876-1958)
杜飛(Dufy,1877-1953)
魯奧(Pouault,1871-1958)
立體派
立體派的作品是禁欲的,腦力的,知性的和造型的繪畫。它是理智主義…
把對象分割成許多面…最後看來的結果是對象被剁成碎片,然後再被放在同一個平面上。
以畢卡索和布拉克為主的立體派,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1.初期的立體派,受黑人雕刻及塞尚影響較大;呈現多視點的表現法。2.分析的立體派,…空間極度平面化。3.綜合的立體派,畫面出現了其他素材和文字
布拉克(Braque,1882-1963)受塞尚影響,用色方面更加節制,更注重結構了。
畢卡索(Picasso,1881-1973)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立體派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矯揉主義時期、變形的人物畫、結構主義雕刻、臨摹古代名作、陶瓷器時期。
雷捷(Leger,1881-1955)「色彩主義的立體派」
德羅涅(Delaunay,1885-1941)走塞尚和野獸派路線,…造型通常是漩渦般的…也很接近「未來主義」了。
義大利的未來派
企圖表現的是「速度」和「進行」,甚至現在生活的「動盪」的感覺。
由詩人馬利涅蒂(Marinetti,1876-1944)和畫家巴拉(Balla,1871-1958)所領導的。
根據「視網膜的殘像」理論,…如同把拍攝一個動作的影片之連續畫面…
技巧有點類似立體派對於物象的形體分解。
用色似乎比較趨向於印象派,甚至於點描派的技法。
本質上是象徵主義的,…以造型來「說明」概念,…
結構主義
馬勒維基(Malvich,1878-1935)
只注意幾何形本身。以為只要用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便可以表現任何事物了
單純的形式美和空間性
努力使其作品盡量數理化,而不帶個人的情緒因素。
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的新造型主義是企圖把藝術和自然形象完全分離。…只有幾何形象才是真正純粹的形象…在白色畫布上,用黑線條去分割它,並以水平和垂直線互相交錯…描寫秩序
日耳曼的表現主義
放棄印象派的寫實手法,利用線條及色彩之誇張與曲扭來達到更大的激情之表現…
可說是繼承荷蘭的梵谷及挪威的孟克而來…
與法國的野獸派在美術史上成為平行的德國繪畫。
有一種情緒上之歇斯底里的傾向,再加上濃厚的非洲黑人藝術之格調
「橋」對於生命之熱情而赤裸的表現。用明亮與黑暗的對比色,大膽的粗線條及筆觸,以及誇張曲扭的造型,以宣洩內在的感受。
反映(現在)社會危機的一種心理
個人破碎化的傾向;從畫家對「孤獨」的充分自覺而達到一種自我否定和自我蔑視的境界。孤寂、禁忌、悲觀和病態的狂熱,是表現主義的精神特性。可以從梵谷、恩索爾(Ensor,1860-1949)、孟克等人…
新即物主義:對於表現主義即抽象繪畫的反動,…更客觀的,細膩的寫實…對當時的社會進行苛刻而諷刺性的批判。
─────20090407────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
達達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反應當時社會的一切現狀和傳統。用否定的態度來拒絕不安的時代的緊張氣氛。
…創造了反戰的,反現代生活的,甚至反藝術的作品。…反對嚴肅的藝術。
…是一種憤怒與厭煩的表現,而於侮辱與滑稽的行動中展開。
…動機是要嘲弄,甚至破壞藝術;…試圖要破壞藝術的時候,反而為新藝術開闢了許多新的途徑,…
正是由於美醜觀念的重新調整,重新判斷,才使得種種現代藝術的成立變成可能的。
杜象(Marcel Duchamp,1887-)「下樓梯的裸女」、「泉」(實際上是一個小便壺)
超現實主義
佛洛依德「夢的解釋」一書出版以後,合理主義便宣告破產了,…開始訴諸本能、衝動、曖昧和神祕性。
反對既定的藝術觀念,…也反對達達的「不孕症」。
主要的思想依據則為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學說。
自動記述法(Automatism):完成由「任意」與「偶然」來達成記述的任務。
現成物體(Object):沿用杜象「物體藝術」觀念
黏貼法(Collage):最初見於綜合的立體派
摩擦法(frottage):…求得暗示性的意象及肌理的趣味
謄印法(decalmamia)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
愛倫斯特(Max Ernst,1881-)正統超現實派最重要的畫家
坦基(Yves Tanguy,1900-55)代表作為半似海洋,半似月球表面的風景構圖,上面漂浮著各種不定型的、無可名的、奇妙的生命體
米羅(Joan Miro,1893-)介於超現實的、象徵的、抽象的及構成的諸風格之間
基里哥(Chirico,1888-)…極端安靜而不合理的透視來呈現不安的感傷性…
馬格利特(Magritte,1898-1967)…不相干事物之並置的手法,以造成突兀和荒謬的感覺。
達利(Salvador Dali,1904)…最引起爭議,也是學院派的技巧最熟練,…戲劇性之誇張及不自然的手法,扣人心弦。
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巧直接刺激「抽象的表現主義」之發生。
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的前身:(廣義)印象派:忽略主題,只專心去描寫光和色、立體派:形象被解體了,注重平面的造型結構、奧菲斯派:破壞形象而注重畫面的律動、未來派:破壞形象但強調了主題的運動感覺、(狹義)結構主義:關心幾何形體的組織、新造型主義:建立垂直與水平的畫面秩序、青騎士:形色的即興。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抽象繪畫在美國與超現實主義結合,產生了「抽象的表現主義」。而在巴黎,一九五二年髓成立的國際性抽象畫家組織「抽象,創造」
藝術作品是形與色這兩個單純因素的構成,透過有效的綜合與組織便具有表現力,這就是所謂素材的「自律性」,而不必借助於任何文學性,說明性、象徵性及意義性(這是他律性),來再現任何屬於現實世界的對象。
…直接地以「非對象」的形色來組成畫面…
最嚴格意義之下的抽象繪畫,當然也不允許任何敘述性的標題出現…
無對象的抽象繪畫如果欠缺了它應有的意義,那麼就要失去顏色本身的直覺性格,而受到主觀的動搖,變成極不穩定的作品。
包浩斯
包浩斯(Bauhaus)創造了我們今日所習見的一切事物—每日生活中的「美」。
造型或形式必須有助於功用和機能,所以一個好的感品是好看而好用的。
最近的現代
表現的藝術:從印象派到抽象繪畫
呈現的藝術:達達派
二次大戰以後的藝術:
一、技術延伸:藝術家學習科技新知,…藝術家親手做的成份減少…
二、素材擴大
三、界域模糊:繪畫VS雕塑…「一件事情」VS」「藝術」
四、本質改變:沒有作品的藝術或會消失的藝術品。(火影忍者中的地達羅)
五、型態俗化:「包裝」、「規格化」…藝術對於商業權威時代的臣服
六、邁向國際性
硬邊藝術(Hard Edge):抽象的表現主義在一九六零年代,引起了三個反動:歐普藝術,普普藝術和硬邊藝術。…一種幾何造型、邊線明銳、色彩平塗的抽象畫。
後期色彩的抽象(Post-Painterly-Abstraction):與硬邊不同的是,…抒情的味道,色彩流暢,清新而透明,…
極限藝術(Minimal Art):造型更單純、色彩更飽和、畫面純淨無比。
集合藝術(Assemblage):是達達派觀念的另一次展現。是大量生產物質過剩的破銅爛鐵時代的表現。是黏貼法及物體藝術的大規模擴張。…刺激了環境藝術的誕生。
環境藝術(Enviroment):對於「物體」的處置特別拿手。藝術作品變成從各方面包圍了觀賞者的一個情境。
偶發藝術(Happening):是藝術成為一種「事件」
歐普藝術(Op art):…精心計算的形象,加上明亮的色彩,用以造成刺眼的顫動效果,而達到一種視覺上的奮昂。
普普藝術(Pop art):是另一次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綜合變調…企圖描寫今日的精神,描寫日常生活的每一個事物。…照抄或放大…主要描寫對象是廣告招牌,標誌、照片、漫畫。
狄恩(Tim Dine):偶發藝術、奧登堡(Oldenburg):巨大的軟性雕塑、羅生葵斯特( Rosenquist):各種不相干意象拼湊起來的巨幅繪畫、李奇登斯基(Lichtenstein):連環圖畫照抄放大、渥霍(Warhol):「瑪麗蓮夢露」的版畫、衛塞爾曼(Wesselmann)巨型多媒體混合作品、西格爾( Segal)用真人翻模、琼斯(Jasper Johns)平面繪畫
純粹寫實主義
地景藝術
-----20090408-----
換本書來讀~
**********
藝術概論與欣賞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林子忻、劉勝雄編著
**********
藝術的定義
中國春秋時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Art源自於古希臘的拉丁文Ars,原本涵意與「技術」有關...泛指人們經
長期訓練後而掌握的某種技巧,而掌握這些較純熟技術的人就可以稱之
為「藝術家」。
古希臘曾經把藝術活動分為「通俗藝術」(Vulgars Arts)與「自由藝
術」(Liberal Arts),前者指技術性較高的勞力活動...;後者指涉及
高心靈層次的理性思維活動...
提倡以人為本的概念,一直到文藝復興才有所突破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都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
托爾斯泰「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人有意識的藉由某種外在符號
(External Signs),將他所親身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受到
感染,並且也體驗到這些情感。」
人類學的觀點「藝術是兼具象徵意涵與審美價值的活動」
藝術是一種人為的活動,它能夠傳達作者的感情,具有象徵和審美的意
涵,能夠感動他人,使他人產生共鳴。
**********
藝術的種類
空間藝術:繪畫、雕刻、建築
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八大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戲劇、舞蹈、電影(廣義
的藝術)
狹義的藝術:「美術」(Fine Art),包括了繪畫、雕刻和建築。
**********
材質的形式
用來表現作品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法,就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創作者由選定的主題表現出內容的意涵,從
內容思考出適切的表現形式...
**********
藝術的風格
時代的風格:藝術品因時代的不同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區域的風格:(民族的風格)也就是指在不同的區域中,因為自然環境和文化的影響,而產生出的不同風格。
個人的風格:藝術家個人獨特的風格
藝術概論與欣賞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林子忻、劉勝雄編著
**********
藝術的定義
中國春秋時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Art源自於古希臘的拉丁文Ars,原本涵意與「技術」有關...泛指人們經
長期訓練後而掌握的某種技巧,而掌握這些較純熟技術的人就可以稱之
為「藝術家」。
古希臘曾經把藝術活動分為「通俗藝術」(Vulgars Arts)與「自由藝
術」(Liberal Arts),前者指技術性較高的勞力活動...;後者指涉及
高心靈層次的理性思維活動...
提倡以人為本的概念,一直到文藝復興才有所突破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都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
托爾斯泰「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人有意識的藉由某種外在符號
(External Signs),將他所親身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受到
感染,並且也體驗到這些情感。」
人類學的觀點「藝術是兼具象徵意涵與審美價值的活動」
藝術是一種人為的活動,它能夠傳達作者的感情,具有象徵和審美的意
涵,能夠感動他人,使他人產生共鳴。
**********
藝術的種類
空間藝術:繪畫、雕刻、建築
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八大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戲劇、舞蹈、電影(廣義
的藝術)
狹義的藝術:「美術」(Fine Art),包括了繪畫、雕刻和建築。
**********
材質的形式
用來表現作品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法,就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創作者由選定的主題表現出內容的意涵,從
內容思考出適切的表現形式...
**********
藝術的風格
時代的風格:藝術品因時代的不同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區域的風格:(民族的風格)也就是指在不同的區域中,因為自然環境和
文化的影響,而產生出的不同風格。
個人的風格:藝術家個人獨特的風格
-----20090409-----
**********
中國的書法
秦漢的書法:李斯在大篆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整理出便於書寫的小篆。
漢代的書法家:蔡邑、鍾繇、衛鑠
兩晉和南北朝的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
唐代的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張旭、懷素「狂草」、顏真卿、柳公權
宋代的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
元明的書法家:趙孟頫、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
清代的書法家:揚州八怪、吳昌碩等
**********
中世紀
拜占庭美術:以建築為主,雕刻和繪畫為主。「鑲嵌畫」
羅馬式美術:指建築上的風格,融合近東、羅馬與拜占庭的形式,厚重
的壁體與結實的穹窿。為符合建築型態的構圖或裝飾上的需要,常將人體的比例扭曲或樣式化。
哥德式美術:追求垂直的效果與向上飛昇的崇高性,採用線條輕快的尖形拱門、矗立的小塔與輕盈的飛梁,以大量的彩色玻璃達到神祕壯麗的感覺。雕刻漸漸從建築的裝飾獨立出來。
**********
文藝復興
中世紀末,拜占庭帝國遭土耳其人入侵,許多學者為了避難,紛紛逃至義大利,並在義大利推動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熱潮,「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因此揭開。
文藝復興代表著中世紀的結束與一個新的、絢爛的文化產生;文藝復興亦是人類對現實再認識的時代,由教會為中心的文化轉變成以市民為主的文化。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翡冷翠(佛羅倫斯),突破中世紀的僵化形式並脫離教會專有性,即使描繪有關宗教的主題,亦來自現實世界中實際體驗的凝視。喬托(Giotto 1267-1337)、馬薩其奧(Masaccio 1401-1428)應用科學的透視法於繪畫上、烏切羅(Uccello 1397-1475)、畢也洛.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6-1492)十五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曼帖那(Mantegna 1431-1506)雄偉的構圖及短縮法的透視畫法、波提且利(Botticelli 1445-1510)十五世紀最有個人風格的畫家,以古希臘的理想形式與追求反基督教義的寓意與精神,表、現了如詩般的抒情美。
羅馬: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暈塗(Sfumat)技法使畫面產生柔和且富於光線及空氣遠近的效果。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創世紀」、「最後的審判」。拉菲爾去世後,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也趨於沒落。
威尼斯:吉奧喬尼(Giorgione 1478-1510)「暴風雨」。提香(Titian 1482-1576)擅長用金色,「聖母昇天」。法蘭德斯:范艾克兄弟(Hubert Van Eyck 1366-1426,Jan Van Eyck (1370-1441)、魏登(Weyden 1399-1464)、波希(Bosch 1450-1516)十五世紀最偉大的幻想畫家、布勒哲爾(Bruegel Pieter 1525-1569)喜歡以農夫的生活和民間的信仰為題材。
德國:杜勒(Durer 1471-1528)德國史上最偉大的畫家、霍爾班(Holbeim 1497-1543)最善於心理刻劃的德國肖像畫家。
**********
矯飾主義
反對文藝復興盛期的沉著、靜謐的古典主義--矯飾主義。以人物為主題,故意將人物拉長或扭曲,造成人物緊張的動態。為增加情感效果,故用色鮮豐而富於變化,然而作品通常潛藏著一股不安與激情。
丁多列托(Tintoretto 1518-1594)充滿激情與動態,明暗的強烈對比。葛雷柯(Ei greco 1541-1614)充滿了宗教神祕感,構圖宏偉,深刻動人,以拉長的變形人物、強烈的明暗對比及色彩的不調和,使畫面充滿了不安與近乎恍惚的狀態。
-----20090413-----
巴洛克與洛可可
Baroque原指一種變形、不規則、不勻稱的珍珠,從十六世紀來,以義大利為首興起的建築富戲劇性的驚奇與複雜多變的樣式成為流行的風格
一方面崇尚物質與尊重自由,推展科學新知,另一方面則為了誇飾權力和富足,乃有了華麗與宮廷趣味的藝術產生
巴洛克藝術是源自於希臘、羅馬藝術,理性與感性矛盾之特徵的表現
義大利:巴洛克在寫實的追求中更加深現實中生命的律動生成,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來表現動態的結構。
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3-1610)排斥理想的典型,以生動寫實的精神表達對現實本身的直觀,喜好用對比強烈的手法表現內容繁複的巨大油畫。強烈的明暗對比引出空間的張力,使畫面更具戲劇性的效果。
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 1598-1680)十七世界最傑出的雕刻家和建築師,反對米開朗基羅將雕像中的人物緊附於石材上的觀念,貝尼尼的作品不受石材的限制,打破空間限制,以單一的視點和動作延伸至觀賞者所處的空間。
法蘭德斯:受法國影響,為了討好路易王朝的喜好而巴洛克化。
魯本斯(Paul Rubens 1577-1640)風格明朗、豪壯,以大幅巨作表現出宏偉氣勢,成為巴洛克美術的典型代表。不論在尺寸、觀念或技巧上的細膩、生動以及充滿生命力的風格對法蘭德斯繪畫帶來及大的影響。構圖雄偉宏邁、豐富多變的色彩及明暗的陰影對比。
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魯本斯的弟子,肖像畫為英國創設了一個新的典範。略帶神經質的氣質,運用細膩的筆觸及優雅纖細之感情,創造了略帶感傷的風格。
荷蘭:誇示貴族權威或裝飾教堂的華麗雄壯作品已被中產階級喜愛的帶有平民性格的風俗畫所取代,雖然仍有宗教畫,但不是為宗教崇拜的藝術,而是取代於宗教題材的繪畫。
哈爾絲(Franz Hals 1580-1666)把荷蘭的肖像畫提升為充滿人性的藝術作品。大膽明快的筆觸,自由揮灑出人物瞬間即逝的表情。群像作品中人物都居於同等重要地位,這種不拘形式的特色,對後來的馬奈及印象派畫家產生了影響。
林布蘭特(Rembrandt 1606-1669)荷蘭最偉大的藝術家。對光線戲劇化的處理充分代表了巴洛克的精神。「夜警圖」的動態構圖,以其特有的光線處理明暗讓畫面充滿震撼力。集中於一點的光線充滿了寧靜與祥和,使畫面充滿感情的渲染與氣氛的神祕性。
維梅爾(Vermeer 1632-1675)大多描繪家居生活的氣氛,藉由敏感含蓄的色彩表現明淨的大氣及光線中的寧靜、安詳。
西班牙:
委拉斯圭茲(Velasquez 1599-1660)「布拉達之降」色調穩重、優雅正顯現其雄壯的結構。「宮廷侍女」畫裡的光線變幻無窮,並以寫實的風格對每個人物的個性敏銳刻劃。
牟里羅(Murillo 1617-1682)宗教畫冷性、超然與些微理化形式的虔誠意象。也喜歡表現貧苦人民的生活題材,畫面經常有溫暖、和藹的氣質。晚年色彩更趨於柔和、甜美、虔誠的畫面略帶感情。
法國:十七世紀末巴洛克對法國的藝術才產生影響
普桑(Nicolas Poussin 1584-1665)法國十七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認為繪畫最高目的是表達人的尊貴,而且是以合於邏輯的方式來表現,因此強調形式和結構的靈性表現重於亮麗色彩的感性表現。其實文藝復興的達文西即指出繪畫至極即在描繪「人類靈魂的企圖」。
拉.杜爾(George de La Tour 1593-1652)晚年發展出人像幾近幾何造型般單純的人像風格,表現出氣氛的詳細平和。
**********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藝術的特徵是在追求自由,屬於一種享樂的美學,一種與巴洛克權威主義相反的實利主義性格--活潑、纖盈、溫柔脫俗,也是一種高度技術的裝飾藝術。巴洛克的明暗對比與壯麗的色彩,到了洛可可裡轉為平面與清淡,也不再有巴洛克的誇張、狂野、激情,而是一種平易、纖細。巴洛克奉獻於王朝,洛可可乃致力於個人的快樂。
法國:精緻、優雅、輕快
華都(Antoine Watteau 1684-1721)善於描寫輕浮而逸樂的貴族生活和遊興風景,如夢一般的生活情景,使一切事物看來都是那麼令人愉悅,人物的表情則優雅而輕盈。
夏丹(Chardin 1699-1779)取材於下層社會的平民,以近乎虔誠的寫實態度描繪簡樸的日常生活。色感、質感等繪畫本身的問題趨於近代化;在厚塗技法及堅實色彩上,藉細膩的筆觸及吳光澤色的應用,產生沉穩的調子。
佈修(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繪畫是依形、線、色形成美的調和,所以作品多半以裝飾格調為基礎。風格俗甜,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
弗拉哥納(J. H. Fragonard 1732-1806)晚期作品中感傷的愛情幾乎已到神祕程度的程度,擅長捕捉人類歡愉情緒。
十八世紀的英國
霍迦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用油畫或版畫來表現有關現代道德的主題。人物完全沒有甜美與矯飾的性格,與當時法國人物畫的理想化截然不同。
雷諾茲(Sir J. Raynolds 1723-1792)充滿寓言性的光輝。成就藝術理論,幾乎使繪畫被英國人尊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
根茲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 1727-1788)作品若以燭光作畫,氣勢高雅、華貴。風景詩意盎然,已超越十七和十八世紀初荷蘭和法國風景畫的影響。
***********
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
古典主義:隨著拿破崙帝國的興起,而成當時的主要風格,拋棄個人的主觀感情,而以理性與素描的畫法為理想,成為古典主義的特色。
大衛(David 1748-1825)冷靜、明快、莊重表現憂國、愛國的情操。大衛醉心於古典與愛國的熱情不斷出現在他的代表作中。古典的形式美中結合了人道主義與崇拜偉人的熱情,畫面雄壯而富於理想,但因過於追求理性美而缺乏生命力的生動感。
安格爾(Ingres 1780-1867)正確、均衡與嚴密的型態及線條調和的美感外,壓抑個性的表現及物像過於單純化、概念化,並缺乏色感而顯得冷漠或呆板。
***********
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最初的反動,崇尚自由與想像並刻意並反叛一般的社會觀念,而憧憬著未知、非現實的世界或以逃避現實的姿態,緬懷於過去的時代,或憧憬於異國的風情。色彩強烈、熱情奔放、用筆大膽流暢。
哥雅(Francisco Goya 1746-1828)天才畫家,1792年因重病而失聰,繪製了一系列諷刺與幻想的蝕刻版畫。油畫作品「1808年5月2日」、「1808年5月3日」,描寫了戰爭的殘酷與暴行,畫面傳達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絕望,堪稱浪漫主義的偉大傑作。
傑里柯(Gericult 1791-1824)強烈的色彩對比與戲劇性的動態已顯出其對古典畫派的反抗。「美杜薩號之筏」取材上已顯現嶄新的態度,不安的構圖形式與燦爛的調子,形成畫面戲劇性的效果,同時表現了飢餓、痛苦、與垂死掙扎,把人類悲壯的情操表露無遺。
德拉克洛瓦(Dalacroix 1798-1863)1821年「但丁出航」,黑暗、恐怖與悲痛的情感,強烈地充滿在漩渦似的畫面,深獲好評。1831年「率領民眾的自由女神」
泰納(Turner 1775-1785)光和大自然瞬息萬變的魅力,一直是泰納所要追求的。籠罩的霧與大氣的變化,代表觀者閃爍不定的想像界限。
***********
自然主義(巴比松畫派)
康斯塔伯(Constable 1776-1837)忠實地描寫純粹的自然界,一改過去人物本位或故事題材的作品。認為自然界中的光與影是不會靜止的,不如注意其恆常的性格。對持續自然生命現象的光和影而言,明暗是其精髓。
柯洛(Corot 1796-1875)善用柔和澄澈的藍色、灰綠色表現光與大氣的靜謐。
米勒(Millet 1814-1875)到了巴比松開始創作農村和風景的題材,以讚美勞動價值的觀點來表現農民生活的情景。
盧梭(Rousseau 1812-1867)作品表現了根植於大地的堅毅與自然界的嚴謹,質樸的風格成為他的藝術特色。
**********
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畫家捨棄悅目的題材,以忠實的態度記錄現實生活,醜陋、貧窮等或過去避為話題的事物都成為他們的題材。
杜米埃(Daumier 1808-1879)對現實徹底而冷峻的觀察,表現在諷刺世態的作品上並透過誇張風格的繪畫,為當代的生活做見證。
庫爾培(Courbet 1819-1877)喜歡描寫富人情味的農村貧民及勞動階級,一點也不誇張或理想化。完全基於個人的視覺,來追求事物本身的形與色。反對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題材及異國題材,認為寫實主義是人類覺醒的偉大力量,而排除一切藝術的理想化。
**********
印象派(Impressionism)
科學家發現:自然的色彩非常複雜多變,物體本身並沒有永久而固定的色彩,一個物體的顏色常隨著位置與時間而有不同的變化。發現陰影也有不同的色彩變化,陰影的色彩必存在著物體的補色。
印象派的畫家不再表現物體本身永恆的形,捕捉光線在物體上的瞬間變化,成為他們所要追求的視覺印象。反對學院式的訓練,也不認同浪漫主義的激情。他們認為藝術家的情感表現非主要的,藝術的目的是要以客觀、科學的精神去記錄自然或現實稍縱即逝的事物與經驗。
馬奈(Eduard Manet 1832-1883)重視光的色彩變化,用色明朗、清新,盡量排除中間色。堪稱近代繪畫之父。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風景畫忽視並否定了傳統構圖、題材、形象的概念,而以視覺經驗上的感知,及大氣與光的色彩變化為首要考慮。「只要想像這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是長方形的粉紅,並你認為的去畫」不加琢磨的手法呈現視覺經驗的片段,雜陳的色彩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變成眩目的幻影。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認為印象派主義的發展,應如秀拉的點描主義。
西斯里(Alfred Sisley 1839-1899)
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竇加斯(Edgar Degas 1834-1917)
**********
新印象派
為了把有色彩的純度與光澤,直接把原色(即純色),不調混顏料地一點一點畫上,讓這些原色在觀者的視網膜上產生視覺調色。
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將色彩並置產生色光混色的原理,使有系統地整理出現覺繪畫的科學公式,即所謂分光法的理論。依據黃金分割的原理,發展出一特定類型與堂皇的構圖。
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分光法乃是確保鮮明度、色彩即調和達到極限的方法。
**********
後期印象派
對內在精神的追求甚於外在現象的真實。只依賴視覺與科學分析的畫法,開始受到質疑。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以本質與基本形象為追求,認為自然界一切的物體都是由圓球體,圓錐體與圓柱體所構成,遂以基本的單純化型態,與獨特的色彩畫出物體的不變本質及永恆不變的空間。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把顏色做塊面的處理,除去光的微妙變化加重色澤的明亮感。
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色彩明亮、生動,對光的表現充滿情感。鮮活的色彩及流暢起伏的筆觸,有如火焰般地熾熱,亦顯示梵谷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
**********
現代藝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戰時的恐懼、貧乏、困頓,戰後的蕭條、失望、反省,也促成人類在藝術表現上的改變。
視覺經驗的改變:隨著汽車的普遍,倒退、影像重疊,以及登上艾菲爾鐵塔俯瞰。照相也是,單點透視構圖的繪畫當中,所有的萬物都會向觀者的眼睛聚攏。照相機和電影攝影機卻證明了這個唯一的中心是不存在的。「看」的方式改變,促成了現代藝術的形成。
*********
野獸派(The Fauves)
最早可以追溯到高更、梵谷。將遠近、明暗全以色彩來表現。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多半由線條和色彩構成。顏色一直是馬蒂斯繪畫的主題。晚點視力減退,改以剪紙的方式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作品。
**********
立體派(Cubism)
受黑人雕刻和印象派塞尚影響。將對象解體,取單純的幾何學型態,對於色彩不太重視。打破了體積的概念,創造出一種新的體與面的結構造型語言。對後來未來派、表現主義和達達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風格多變,青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立體派、古典主義時期。
喬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 1882-1963)嘗試不同材料的質感,將新的材料運用在繪畫之中,在兩度空間的畫紙上,展現出三度空間的物體。
**********
未來派(Futurism)
除了立體派分析物體的幾何結構之外,加上「時間」與「動」的觀念。
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認為盡情追求色彩或造型都是不夠的,堅守傳統更是落伍,真正的藝術不是用來說明現實,而是現實的一部分。後來以「既成物」(ready-made)為創作題材,引起了達達主義者的興趣。
**********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藐視透視法呈現出的深度距離,喜歡把原色塗得十分厚重,有點像是野獸派。表現主義的畫家以極個人化的扭曲色彩、造型、畫面或空間來傳達情感。
瓦希利.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 1866-1944)第一位達到完全抽象境界,也是「藍騎士」和包浩斯兩個團體的核心成員。
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常描繪夢境和潛意識,專心探討佛洛依德的學說,也有人將其歸於超寫實主義畫家。
**********
達達主義(Dada)
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將歐洲文明走向自我毀滅的原因,歸咎於科技高度發展的假想理性力量。荒唐、嬉鬧、勇於對抗、虛無,並且直覺而感性的。對於中產階級的批判,是現代藝術的特色。
**********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寫實的超寫實派(Veristic Surrealists):達利(Salvador Dali)的怪異、幻想的夢境圖像,依照夢境中的事物,一絲不苟的描繪,非自發性思想的方式。
書法式的超寫實派(Calligraphic Surrealists):尚.米羅(Joan Mir'o)和安得列.馬松(Andr'e Masson)偏好抒情圖像,構圖呈現淺薄空間中鬆散的人物或造型,令人聯想到印地安人的象形文字。
達利:把現實世界的對象混合,並任意的加以解釋和變形,把一個偏執狂對事物的感受,以不正常的錯覺方式表現出來。描寫的是知性的禁欲主義,是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式創作。
米羅:自由明快的書法方式作畫,用色強烈,線條粗獷,畫中符號充滿隱喻、幽默與輕快,表現出如兒童般的天真。
**********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sionism)
理性的幾何抽象,像是具體藝術(Concrete Art)。另一種是極個人化的有機造型。
**********
普普藝術(Pop Art)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挖掘媒體素材,來創作瑪麗蓮.夢露等媒體寵兒為題材的繪畫,或絹印版畫。羅伊.里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借用漫畫圖像轉為素描。克雷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將日常的曬衣夾、口紅巨大化。
從書上整理出來的一些綱要
*****
大家一起來讀書喔~
從書上整理出來的一些綱要
*****
西洋美術史綱要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長俊
─────20090406─────
印象派
光線在物體上面所顯示的變化,陰影底下的微妙色彩,才是他們的繪畫所要表現的主題。
印象派畫家研究當時新興的色彩科學理論
印象派把「光」認作是為一真實的對象,卻不知不覺的把「形象」破壞了。
似光譜色、在畫布上將補色並置,讓他們在觀者的眼中自動調色,如此可以增加畫面的彩度和明度、否定固有色,捨棄黑色及深褐色、不用線條勾輪廓,認為陰影是有顏色的。
莫內(Monert,1840-1926)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化同一景色,可說是真正唯一的印象派畫家
雷諾爾(Renior,1841-1919)與印象派團體分開之後,開始畫輪廓線及刺眼色彩的畫。
畢沙羅(Pissarro)參加了所以八次的印象派畫展
新印象派
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調分析,使其體系化(也更機械化),把外光派(初期印象派)的「經驗主義」朝更理智的方向前進。
筆觸更加細密整齊,變成具有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的作品。
秀拉(Seurat,1859-91)「午後的嘉德島」
席涅克(Signac,1863-1935)認為新印象派不是「點描」(Pointillist)而是「分割」(divisionist)
後期印象派
反對把物體分解成支離破碎的「光」和「色」…回復到事物的「實在性」。
高更(Gauguin,1848-1903)喜歡形象的平面色彩效果
梵谷(Van Gough,1853-90)是印象派寫實主義的反動。不在乎正確的描寫...使用厚塗大筆觸,讓顏色看來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渦般打轉。
塞尚(Ce’zanne,1839-1906)的作品對現代繪畫影響深遠…試圖表現自然物的結構和量感,而不是氛圍氣。
印象派雕刻
羅丹(Rodin,1840-1917)雕刻常有許多小面的處理,將光線以不同的角度,做各種不同方向的反射。
十七世紀以後,西洋雕刻似乎變得不重要了。…羅丹使之復活。
象徵主義
是印象派及寫實主義之反動
表現理念、情緒、甚至要冥想。
題材已逐漸遠離現實而進入幻想的境界了。
野獸派
用明亮而強烈的純粹色,很少描寫陰影
色彩理論主要來自印象派…使對比色相鄰,因此畫面看來似更震動
陰影與物體的受光面,變成同樣強烈的對比色…畫面看起來更加明亮,空間也更加壓縮了。
馬蒂斯(Matissem,1869-1954)野獸派中最重要的畫家
特朗(Derain,1880-1954)
勃拉曼克(Vlaminck,1876-1958)
杜飛(Dufy,1877-1953)
魯奧(Pouault,1871-1958)
立體派
立體派的作品是禁欲的,腦力的,知性的和造型的繪畫。它是理智主義…
把對象分割成許多面…最後看來的結果是對象被剁成碎片,然後再被放在同一個平面上。
以畢卡索和布拉克為主的立體派,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1.初期的立體派,受黑人雕刻及塞尚影響較大;呈現多視點的表現法。2.分析的立體派,…空間極度平面化。3.綜合的立體派,畫面出現了其他素材和文字
布拉克(Braque,1882-1963)受塞尚影響,用色方面更加節制,更注重結構了。
畢卡索(Picasso,1881-1973)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立體派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矯揉主義時期、變形的人物畫、結構主義雕刻、臨摹古代名作、陶瓷器時期。
雷捷(Leger,1881-1955)「色彩主義的立體派」
德羅涅(Delaunay,1885-1941)走塞尚和野獸派路線,…造型通常是漩渦般的…也很接近「未來主義」了。
義大利的未來派
企圖表現的是「速度」和「進行」,甚至現在生活的「動盪」的感覺。
由詩人馬利涅蒂(Marinetti,1876-1944)和畫家巴拉(Balla,1871-1958)所領導的。
根據「視網膜的殘像」理論,…如同把拍攝一個動作的影片之連續畫面…
技巧有點類似立體派對於物象的形體分解。
用色似乎比較趨向於印象派,甚至於點描派的技法。
本質上是象徵主義的,…以造型來「說明」概念,…
結構主義
馬勒維基(Malvich,1878-1935)
只注意幾何形本身。以為只要用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便可以表現任何事物了
單純的形式美和空間性
努力使其作品盡量數理化,而不帶個人的情緒因素。
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的新造型主義是企圖把藝術和自然形象完全分離。…只有幾何形象才是真正純粹的形象…在白色畫布上,用黑線條去分割它,並以水平和垂直線互相交錯…描寫秩序
日耳曼的表現主義
放棄印象派的寫實手法,利用線條及色彩之誇張與曲扭來達到更大的激情之表現…
可說是繼承荷蘭的梵谷及挪威的孟克而來…
與法國的野獸派在美術史上成為平行的德國繪畫。
有一種情緒上之歇斯底里的傾向,再加上濃厚的非洲黑人藝術之格調
「橋」對於生命之熱情而赤裸的表現。用明亮與黑暗的對比色,大膽的粗線條及筆觸,以及誇張曲扭的造型,以宣洩內在的感受。
反映(現在)社會危機的一種心理
個人破碎化的傾向;從畫家對「孤獨」的充分自覺而達到一種自我否定和自我蔑視的境界。孤寂、禁忌、悲觀和病態的狂熱,是表現主義的精神特性。可以從梵谷、恩索爾(Ensor,1860-1949)、孟克等人…
新即物主義:對於表現主義即抽象繪畫的反動,…更客觀的,細膩的寫實…對當時的社會進行苛刻而諷刺性的批判。
─────20090407────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
達達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反應當時社會的一切現狀和傳統。用否定的態度來拒絕不安的時代的緊張氣氛。
…創造了反戰的,反現代生活的,甚至反藝術的作品。…反對嚴肅的藝術。
…是一種憤怒與厭煩的表現,而於侮辱與滑稽的行動中展開。
…動機是要嘲弄,甚至破壞藝術;…試圖要破壞藝術的時候,反而為新藝術開闢了許多新的途徑,…
正是由於美醜觀念的重新調整,重新判斷,才使得種種現代藝術的成立變成可能的。
杜象(Marcel Duchamp,1887-)「下樓梯的裸女」、「泉」(實際上是一個小便壺)
超現實主義
佛洛依德「夢的解釋」一書出版以後,合理主義便宣告破產了,…開始訴諸本能、衝動、曖昧和神祕性。
反對既定的藝術觀念,…也反對達達的「不孕症」。
主要的思想依據則為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學說。
自動記述法(Automatism):完成由「任意」與「偶然」來達成記述的任務。
現成物體(Object):沿用杜象「物體藝術」觀念
黏貼法(Collage):最初見於綜合的立體派
摩擦法(frottage):…求得暗示性的意象及肌理的趣味
謄印法(decalmamia)追求意外的趣味及意象的暗示性
愛倫斯特(Max Ernst,1881-)正統超現實派最重要的畫家
坦基(Yves Tanguy,1900-55)代表作為半似海洋,半似月球表面的風景構圖,上面漂浮著各種不定型的、無可名的、奇妙的生命體
米羅(Joan Miro,1893-)介於超現實的、象徵的、抽象的及構成的諸風格之間
基里哥(Chirico,1888-)…極端安靜而不合理的透視來呈現不安的感傷性…
馬格利特(Magritte,1898-1967)…不相干事物之並置的手法,以造成突兀和荒謬的感覺。
達利(Salvador Dali,1904)…最引起爭議,也是學院派的技巧最熟練,…戲劇性之誇張及不自然的手法,扣人心弦。
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性技巧直接刺激「抽象的表現主義」之發生。
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的前身:(廣義)印象派:忽略主題,只專心去描寫光和色、立體派:形象被解體了,注重平面的造型結構、奧菲斯派:破壞形象而注重畫面的律動、未來派:破壞形象但強調了主題的運動感覺、(狹義)結構主義:關心幾何形體的組織、新造型主義:建立垂直與水平的畫面秩序、青騎士:形色的即興。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抽象繪畫在美國與超現實主義結合,產生了「抽象的表現主義」。而在巴黎,一九五二年髓成立的國際性抽象畫家組織「抽象,創造」
藝術作品是形與色這兩個單純因素的構成,透過有效的綜合與組織便具有表現力,這就是所謂素材的「自律性」,而不必借助於任何文學性,說明性、象徵性及意義性(這是他律性),來再現任何屬於現實世界的對象。
…直接地以「非對象」的形色來組成畫面…
最嚴格意義之下的抽象繪畫,當然也不允許任何敘述性的標題出現…
無對象的抽象繪畫如果欠缺了它應有的意義,那麼就要失去顏色本身的直覺性格,而受到主觀的動搖,變成極不穩定的作品。
包浩斯
包浩斯(Bauhaus)創造了我們今日所習見的一切事物—每日生活中的「美」。
造型或形式必須有助於功用和機能,所以一個好的感品是好看而好用的。
最近的現代
表現的藝術:從印象派到抽象繪畫
呈現的藝術:達達派
二次大戰以後的藝術:
一、技術延伸:藝術家學習科技新知,…藝術家親手做的成份減少…
二、素材擴大
三、界域模糊:繪畫VS雕塑…「一件事情」VS」「藝術」
四、本質改變:沒有作品的藝術或會消失的藝術品。(火影忍者中的地達羅)
五、型態俗化:「包裝」、「規格化」…藝術對於商業權威時代的臣服
六、邁向國際性
硬邊藝術(Hard Edge):抽象的表現主義在一九六零年代,引起了三個反動:歐普藝術,普普藝術和硬邊藝術。…一種幾何造型、邊線明銳、色彩平塗的抽象畫。
後期色彩的抽象(Post-Painterly-Abstraction):與硬邊不同的是,…抒情的味道,色彩流暢,清新而透明,…
極限藝術(Minimal Art):造型更單純、色彩更飽和、畫面純淨無比。
集合藝術(Assemblage):是達達派觀念的另一次展現。是大量生產物質過剩的破銅爛鐵時代的表現。是黏貼法及物體藝術的大規模擴張。…刺激了環境藝術的誕生。
環境藝術(Enviroment):對於「物體」的處置特別拿手。藝術作品變成從各方面包圍了觀賞者的一個情境。
偶發藝術(Happening):是藝術成為一種「事件」
歐普藝術(Op art):…精心計算的形象,加上明亮的色彩,用以造成刺眼的顫動效果,而達到一種視覺上的奮昂。
普普藝術(Pop art):是另一次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綜合變調…企圖描寫今日的精神,描寫日常生活的每一個事物。…照抄或放大…主要描寫對象是廣告招牌,標誌、照片、漫畫。
狄恩(Tim Dine):偶發藝術、奧登堡(Oldenburg):巨大的軟性雕塑、羅生葵斯特( Rosenquist):各種不相干意象拼湊起來的巨幅繪畫、李奇登斯基(Lichtenstein):連環圖畫照抄放大、渥霍(Warhol):「瑪麗蓮夢露」的版畫、衛塞爾曼(Wesselmann)巨型多媒體混合作品、西格爾( Segal)用真人翻模、琼斯(Jasper Johns)平面繪畫
純粹寫實主義
地景藝術
-----20090408-----
換本書來讀~
**********
藝術概論與欣賞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林子忻、劉勝雄編著
**********
藝術的定義
中國春秋時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Art源自於古希臘的拉丁文Ars,原本涵意與「技術」有關...泛指人們經
長期訓練後而掌握的某種技巧,而掌握這些較純熟技術的人就可以稱之
為「藝術家」。
古希臘曾經把藝術活動分為「通俗藝術」(Vulgars Arts)與「自由藝
術」(Liberal Arts),前者指技術性較高的勞力活動...;後者指涉及
高心靈層次的理性思維活動...
提倡以人為本的概念,一直到文藝復興才有所突破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都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
托爾斯泰「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人有意識的藉由某種外在符號
(External Signs),將他所親身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受到
感染,並且也體驗到這些情感。」
人類學的觀點「藝術是兼具象徵意涵與審美價值的活動」
藝術是一種人為的活動,它能夠傳達作者的感情,具有象徵和審美的意
涵,能夠感動他人,使他人產生共鳴。
**********
藝術的種類
空間藝術:繪畫、雕刻、建築
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八大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戲劇、舞蹈、電影(廣義
的藝術)
狹義的藝術:「美術」(Fine Art),包括了繪畫、雕刻和建築。
**********
材質的形式
用來表現作品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法,就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創作者由選定的主題表現出內容的意涵,從
內容思考出適切的表現形式...
**********
藝術的風格
時代的風格:藝術品因時代的不同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區域的風格:(民族的風格)也就是指在不同的區域中,因為自然環境和文化的影響,而產生出的不同風格。
個人的風格:藝術家個人獨特的風格
藝術概論與欣賞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林子忻、劉勝雄編著
**********
藝術的定義
中國春秋時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Art源自於古希臘的拉丁文Ars,原本涵意與「技術」有關...泛指人們經
長期訓練後而掌握的某種技巧,而掌握這些較純熟技術的人就可以稱之
為「藝術家」。
古希臘曾經把藝術活動分為「通俗藝術」(Vulgars Arts)與「自由藝
術」(Liberal Arts),前者指技術性較高的勞力活動...;後者指涉及
高心靈層次的理性思維活動...
提倡以人為本的概念,一直到文藝復興才有所突破
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都認為「藝術是模仿自然」
托爾斯泰「藝術是一種人的活動。一個人有意識的藉由某種外在符號
(External Signs),將他所親身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受到
感染,並且也體驗到這些情感。」
人類學的觀點「藝術是兼具象徵意涵與審美價值的活動」
藝術是一種人為的活動,它能夠傳達作者的感情,具有象徵和審美的意
涵,能夠感動他人,使他人產生共鳴。
**********
藝術的種類
空間藝術:繪畫、雕刻、建築
時間藝術:音樂、文學
八大藝術: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戲劇、舞蹈、電影(廣義
的藝術)
狹義的藝術:「美術」(Fine Art),包括了繪畫、雕刻和建築。
**********
材質的形式
用來表現作品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法,就是藝術作品的形式。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創作者由選定的主題表現出內容的意涵,從
內容思考出適切的表現形式...
**********
藝術的風格
時代的風格:藝術品因時代的不同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區域的風格:(民族的風格)也就是指在不同的區域中,因為自然環境和
文化的影響,而產生出的不同風格。
個人的風格:藝術家個人獨特的風格
-----20090409-----
**********
中國的書法
秦漢的書法:李斯在大篆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整理出便於書寫的小篆。
漢代的書法家:蔡邑、鍾繇、衛鑠
兩晉和南北朝的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
唐代的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張旭、懷素「狂草」、顏真卿、柳公權
宋代的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
元明的書法家:趙孟頫、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
清代的書法家:揚州八怪、吳昌碩等
**********
中世紀
拜占庭美術:以建築為主,雕刻和繪畫為主。「鑲嵌畫」
羅馬式美術:指建築上的風格,融合近東、羅馬與拜占庭的形式,厚重
的壁體與結實的穹窿。為符合建築型態的構圖或裝飾上的需要,常將人體的比例扭曲或樣式化。
哥德式美術:追求垂直的效果與向上飛昇的崇高性,採用線條輕快的尖形拱門、矗立的小塔與輕盈的飛梁,以大量的彩色玻璃達到神祕壯麗的感覺。雕刻漸漸從建築的裝飾獨立出來。
**********
文藝復興
中世紀末,拜占庭帝國遭土耳其人入侵,許多學者為了避難,紛紛逃至義大利,並在義大利推動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熱潮,「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因此揭開。
文藝復興代表著中世紀的結束與一個新的、絢爛的文化產生;文藝復興亦是人類對現實再認識的時代,由教會為中心的文化轉變成以市民為主的文化。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翡冷翠(佛羅倫斯),突破中世紀的僵化形式並脫離教會專有性,即使描繪有關宗教的主題,亦來自現實世界中實際體驗的凝視。喬托(Giotto 1267-1337)、馬薩其奧(Masaccio 1401-1428)應用科學的透視法於繪畫上、烏切羅(Uccello 1397-1475)、畢也洛.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6-1492)十五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曼帖那(Mantegna 1431-1506)雄偉的構圖及短縮法的透視畫法、波提且利(Botticelli 1445-1510)十五世紀最有個人風格的畫家,以古希臘的理想形式與追求反基督教義的寓意與精神,表、現了如詩般的抒情美。
羅馬: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暈塗(Sfumat)技法使畫面產生柔和且富於光線及空氣遠近的效果。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創世紀」、「最後的審判」。拉菲爾去世後,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也趨於沒落。
威尼斯:吉奧喬尼(Giorgione 1478-1510)「暴風雨」。提香(Titian 1482-1576)擅長用金色,「聖母昇天」。法蘭德斯:范艾克兄弟(Hubert Van Eyck 1366-1426,Jan Van Eyck (1370-1441)、魏登(Weyden 1399-1464)、波希(Bosch 1450-1516)十五世紀最偉大的幻想畫家、布勒哲爾(Bruegel Pieter 1525-1569)喜歡以農夫的生活和民間的信仰為題材。
德國:杜勒(Durer 1471-1528)德國史上最偉大的畫家、霍爾班(Holbeim 1497-1543)最善於心理刻劃的德國肖像畫家。
**********
矯飾主義
反對文藝復興盛期的沉著、靜謐的古典主義--矯飾主義。以人物為主題,故意將人物拉長或扭曲,造成人物緊張的動態。為增加情感效果,故用色鮮豐而富於變化,然而作品通常潛藏著一股不安與激情。
丁多列托(Tintoretto 1518-1594)充滿激情與動態,明暗的強烈對比。葛雷柯(Ei greco 1541-1614)充滿了宗教神祕感,構圖宏偉,深刻動人,以拉長的變形人物、強烈的明暗對比及色彩的不調和,使畫面充滿了不安與近乎恍惚的狀態。
-----20090413-----
巴洛克與洛可可
Baroque原指一種變形、不規則、不勻稱的珍珠,從十六世紀來,以義大利為首興起的建築富戲劇性的驚奇與複雜多變的樣式成為流行的風格
一方面崇尚物質與尊重自由,推展科學新知,另一方面則為了誇飾權力和富足,乃有了華麗與宮廷趣味的藝術產生
巴洛克藝術是源自於希臘、羅馬藝術,理性與感性矛盾之特徵的表現
義大利:巴洛克在寫實的追求中更加深現實中生命的律動生成,利用強烈的明暗對比來表現動態的結構。
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3-1610)排斥理想的典型,以生動寫實的精神表達對現實本身的直觀,喜好用對比強烈的手法表現內容繁複的巨大油畫。強烈的明暗對比引出空間的張力,使畫面更具戲劇性的效果。
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 1598-1680)十七世界最傑出的雕刻家和建築師,反對米開朗基羅將雕像中的人物緊附於石材上的觀念,貝尼尼的作品不受石材的限制,打破空間限制,以單一的視點和動作延伸至觀賞者所處的空間。
法蘭德斯:受法國影響,為了討好路易王朝的喜好而巴洛克化。
魯本斯(Paul Rubens 1577-1640)風格明朗、豪壯,以大幅巨作表現出宏偉氣勢,成為巴洛克美術的典型代表。不論在尺寸、觀念或技巧上的細膩、生動以及充滿生命力的風格對法蘭德斯繪畫帶來及大的影響。構圖雄偉宏邁、豐富多變的色彩及明暗的陰影對比。
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魯本斯的弟子,肖像畫為英國創設了一個新的典範。略帶神經質的氣質,運用細膩的筆觸及優雅纖細之感情,創造了略帶感傷的風格。
荷蘭:誇示貴族權威或裝飾教堂的華麗雄壯作品已被中產階級喜愛的帶有平民性格的風俗畫所取代,雖然仍有宗教畫,但不是為宗教崇拜的藝術,而是取代於宗教題材的繪畫。
哈爾絲(Franz Hals 1580-1666)把荷蘭的肖像畫提升為充滿人性的藝術作品。大膽明快的筆觸,自由揮灑出人物瞬間即逝的表情。群像作品中人物都居於同等重要地位,這種不拘形式的特色,對後來的馬奈及印象派畫家產生了影響。
林布蘭特(Rembrandt 1606-1669)荷蘭最偉大的藝術家。對光線戲劇化的處理充分代表了巴洛克的精神。「夜警圖」的動態構圖,以其特有的光線處理明暗讓畫面充滿震撼力。集中於一點的光線充滿了寧靜與祥和,使畫面充滿感情的渲染與氣氛的神祕性。
維梅爾(Vermeer 1632-1675)大多描繪家居生活的氣氛,藉由敏感含蓄的色彩表現明淨的大氣及光線中的寧靜、安詳。
西班牙:
委拉斯圭茲(Velasquez 1599-1660)「布拉達之降」色調穩重、優雅正顯現其雄壯的結構。「宮廷侍女」畫裡的光線變幻無窮,並以寫實的風格對每個人物的個性敏銳刻劃。
牟里羅(Murillo 1617-1682)宗教畫冷性、超然與些微理化形式的虔誠意象。也喜歡表現貧苦人民的生活題材,畫面經常有溫暖、和藹的氣質。晚年色彩更趨於柔和、甜美、虔誠的畫面略帶感情。
法國:十七世紀末巴洛克對法國的藝術才產生影響
普桑(Nicolas Poussin 1584-1665)法國十七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認為繪畫最高目的是表達人的尊貴,而且是以合於邏輯的方式來表現,因此強調形式和結構的靈性表現重於亮麗色彩的感性表現。其實文藝復興的達文西即指出繪畫至極即在描繪「人類靈魂的企圖」。
拉.杜爾(George de La Tour 1593-1652)晚年發展出人像幾近幾何造型般單純的人像風格,表現出氣氛的詳細平和。
**********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藝術的特徵是在追求自由,屬於一種享樂的美學,一種與巴洛克權威主義相反的實利主義性格--活潑、纖盈、溫柔脫俗,也是一種高度技術的裝飾藝術。巴洛克的明暗對比與壯麗的色彩,到了洛可可裡轉為平面與清淡,也不再有巴洛克的誇張、狂野、激情,而是一種平易、纖細。巴洛克奉獻於王朝,洛可可乃致力於個人的快樂。
法國:精緻、優雅、輕快
華都(Antoine Watteau 1684-1721)善於描寫輕浮而逸樂的貴族生活和遊興風景,如夢一般的生活情景,使一切事物看來都是那麼令人愉悅,人物的表情則優雅而輕盈。
夏丹(Chardin 1699-1779)取材於下層社會的平民,以近乎虔誠的寫實態度描繪簡樸的日常生活。色感、質感等繪畫本身的問題趨於近代化;在厚塗技法及堅實色彩上,藉細膩的筆觸及吳光澤色的應用,產生沉穩的調子。
佈修(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繪畫是依形、線、色形成美的調和,所以作品多半以裝飾格調為基礎。風格俗甜,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
弗拉哥納(J. H. Fragonard 1732-1806)晚期作品中感傷的愛情幾乎已到神祕程度的程度,擅長捕捉人類歡愉情緒。
十八世紀的英國
霍迦斯(William Hogarth 1697-1764)用油畫或版畫來表現有關現代道德的主題。人物完全沒有甜美與矯飾的性格,與當時法國人物畫的理想化截然不同。
雷諾茲(Sir J. Raynolds 1723-1792)充滿寓言性的光輝。成就藝術理論,幾乎使繪畫被英國人尊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
根茲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 1727-1788)作品若以燭光作畫,氣勢高雅、華貴。風景詩意盎然,已超越十七和十八世紀初荷蘭和法國風景畫的影響。
***********
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
古典主義:隨著拿破崙帝國的興起,而成當時的主要風格,拋棄個人的主觀感情,而以理性與素描的畫法為理想,成為古典主義的特色。
大衛(David 1748-1825)冷靜、明快、莊重表現憂國、愛國的情操。大衛醉心於古典與愛國的熱情不斷出現在他的代表作中。古典的形式美中結合了人道主義與崇拜偉人的熱情,畫面雄壯而富於理想,但因過於追求理性美而缺乏生命力的生動感。
安格爾(Ingres 1780-1867)正確、均衡與嚴密的型態及線條調和的美感外,壓抑個性的表現及物像過於單純化、概念化,並缺乏色感而顯得冷漠或呆板。
***********
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最初的反動,崇尚自由與想像並刻意並反叛一般的社會觀念,而憧憬著未知、非現實的世界或以逃避現實的姿態,緬懷於過去的時代,或憧憬於異國的風情。色彩強烈、熱情奔放、用筆大膽流暢。
哥雅(Francisco Goya 1746-1828)天才畫家,1792年因重病而失聰,繪製了一系列諷刺與幻想的蝕刻版畫。油畫作品「1808年5月2日」、「1808年5月3日」,描寫了戰爭的殘酷與暴行,畫面傳達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絕望,堪稱浪漫主義的偉大傑作。
傑里柯(Gericult 1791-1824)強烈的色彩對比與戲劇性的動態已顯出其對古典畫派的反抗。「美杜薩號之筏」取材上已顯現嶄新的態度,不安的構圖形式與燦爛的調子,形成畫面戲劇性的效果,同時表現了飢餓、痛苦、與垂死掙扎,把人類悲壯的情操表露無遺。
德拉克洛瓦(Dalacroix 1798-1863)1821年「但丁出航」,黑暗、恐怖與悲痛的情感,強烈地充滿在漩渦似的畫面,深獲好評。1831年「率領民眾的自由女神」
泰納(Turner 1775-1785)光和大自然瞬息萬變的魅力,一直是泰納所要追求的。籠罩的霧與大氣的變化,代表觀者閃爍不定的想像界限。
***********
自然主義(巴比松畫派)
康斯塔伯(Constable 1776-1837)忠實地描寫純粹的自然界,一改過去人物本位或故事題材的作品。認為自然界中的光與影是不會靜止的,不如注意其恆常的性格。對持續自然生命現象的光和影而言,明暗是其精髓。
柯洛(Corot 1796-1875)善用柔和澄澈的藍色、灰綠色表現光與大氣的靜謐。
米勒(Millet 1814-1875)到了巴比松開始創作農村和風景的題材,以讚美勞動價值的觀點來表現農民生活的情景。
盧梭(Rousseau 1812-1867)作品表現了根植於大地的堅毅與自然界的嚴謹,質樸的風格成為他的藝術特色。
**********
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畫家捨棄悅目的題材,以忠實的態度記錄現實生活,醜陋、貧窮等或過去避為話題的事物都成為他們的題材。
杜米埃(Daumier 1808-1879)對現實徹底而冷峻的觀察,表現在諷刺世態的作品上並透過誇張風格的繪畫,為當代的生活做見證。
庫爾培(Courbet 1819-1877)喜歡描寫富人情味的農村貧民及勞動階級,一點也不誇張或理想化。完全基於個人的視覺,來追求事物本身的形與色。反對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題材及異國題材,認為寫實主義是人類覺醒的偉大力量,而排除一切藝術的理想化。
**********
印象派(Impressionism)
科學家發現:自然的色彩非常複雜多變,物體本身並沒有永久而固定的色彩,一個物體的顏色常隨著位置與時間而有不同的變化。發現陰影也有不同的色彩變化,陰影的色彩必存在著物體的補色。
印象派的畫家不再表現物體本身永恆的形,捕捉光線在物體上的瞬間變化,成為他們所要追求的視覺印象。反對學院式的訓練,也不認同浪漫主義的激情。他們認為藝術家的情感表現非主要的,藝術的目的是要以客觀、科學的精神去記錄自然或現實稍縱即逝的事物與經驗。
馬奈(Eduard Manet 1832-1883)重視光的色彩變化,用色明朗、清新,盡量排除中間色。堪稱近代繪畫之父。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風景畫忽視並否定了傳統構圖、題材、形象的概念,而以視覺經驗上的感知,及大氣與光的色彩變化為首要考慮。「只要想像這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是長方形的粉紅,並你認為的去畫」不加琢磨的手法呈現視覺經驗的片段,雜陳的色彩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變成眩目的幻影。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認為印象派主義的發展,應如秀拉的點描主義。
西斯里(Alfred Sisley 1839-1899)
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竇加斯(Edgar Degas 1834-1917)
**********
新印象派
為了把有色彩的純度與光澤,直接把原色(即純色),不調混顏料地一點一點畫上,讓這些原色在觀者的視網膜上產生視覺調色。
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將色彩並置產生色光混色的原理,使有系統地整理出現覺繪畫的科學公式,即所謂分光法的理論。依據黃金分割的原理,發展出一特定類型與堂皇的構圖。
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分光法乃是確保鮮明度、色彩即調和達到極限的方法。
**********
後期印象派
對內在精神的追求甚於外在現象的真實。只依賴視覺與科學分析的畫法,開始受到質疑。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以本質與基本形象為追求,認為自然界一切的物體都是由圓球體,圓錐體與圓柱體所構成,遂以基本的單純化型態,與獨特的色彩畫出物體的不變本質及永恆不變的空間。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把顏色做塊面的處理,除去光的微妙變化加重色澤的明亮感。
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色彩明亮、生動,對光的表現充滿情感。鮮活的色彩及流暢起伏的筆觸,有如火焰般地熾熱,亦顯示梵谷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
**********
現代藝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戰時的恐懼、貧乏、困頓,戰後的蕭條、失望、反省,也促成人類在藝術表現上的改變。
視覺經驗的改變:隨著汽車的普遍,倒退、影像重疊,以及登上艾菲爾鐵塔俯瞰。照相也是,單點透視構圖的繪畫當中,所有的萬物都會向觀者的眼睛聚攏。照相機和電影攝影機卻證明了這個唯一的中心是不存在的。「看」的方式改變,促成了現代藝術的形成。
*********
野獸派(The Fauves)
最早可以追溯到高更、梵谷。將遠近、明暗全以色彩來表現。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多半由線條和色彩構成。顏色一直是馬蒂斯繪畫的主題。晚點視力減退,改以剪紙的方式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作品。
**********
立體派(Cubism)
受黑人雕刻和印象派塞尚影響。將對象解體,取單純的幾何學型態,對於色彩不太重視。打破了體積的概念,創造出一種新的體與面的結構造型語言。對後來未來派、表現主義和達達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風格多變,青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立體派、古典主義時期。
喬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 1882-1963)嘗試不同材料的質感,將新的材料運用在繪畫之中,在兩度空間的畫紙上,展現出三度空間的物體。
**********
未來派(Futurism)
除了立體派分析物體的幾何結構之外,加上「時間」與「動」的觀念。
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認為盡情追求色彩或造型都是不夠的,堅守傳統更是落伍,真正的藝術不是用來說明現實,而是現實的一部分。後來以「既成物」(ready-made)為創作題材,引起了達達主義者的興趣。
**********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藐視透視法呈現出的深度距離,喜歡把原色塗得十分厚重,有點像是野獸派。表現主義的畫家以極個人化的扭曲色彩、造型、畫面或空間來傳達情感。
瓦希利.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 1866-1944)第一位達到完全抽象境界,也是「藍騎士」和包浩斯兩個團體的核心成員。
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1940)常描繪夢境和潛意識,專心探討佛洛依德的學說,也有人將其歸於超寫實主義畫家。
**********
達達主義(Dada)
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將歐洲文明走向自我毀滅的原因,歸咎於科技高度發展的假想理性力量。荒唐、嬉鬧、勇於對抗、虛無,並且直覺而感性的。對於中產階級的批判,是現代藝術的特色。
**********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寫實的超寫實派(Veristic Surrealists):達利(Salvador Dali)的怪異、幻想的夢境圖像,依照夢境中的事物,一絲不苟的描繪,非自發性思想的方式。
書法式的超寫實派(Calligraphic Surrealists):尚.米羅(Joan Mir'o)和安得列.馬松(Andr'e Masson)偏好抒情圖像,構圖呈現淺薄空間中鬆散的人物或造型,令人聯想到印地安人的象形文字。
達利:把現實世界的對象混合,並任意的加以解釋和變形,把一個偏執狂對事物的感受,以不正常的錯覺方式表現出來。描寫的是知性的禁欲主義,是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式創作。
米羅:自由明快的書法方式作畫,用色強烈,線條粗獷,畫中符號充滿隱喻、幽默與輕快,表現出如兒童般的天真。
**********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sionism)
理性的幾何抽象,像是具體藝術(Concrete Art)。另一種是極個人化的有機造型。
**********
普普藝術(Pop Art)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挖掘媒體素材,來創作瑪麗蓮.夢露等媒體寵兒為題材的繪畫,或絹印版畫。羅伊.里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借用漫畫圖像轉為素描。克雷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將日常的曬衣夾、口紅巨大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